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电商零售

90天关税窗口期倒计时,美区跨境红利走向终结

行业大小事 

美国市场不再是“可以无脑下注”的确定选项,谁把这次窗口期用来重构系统,谁才能在下一轮动荡中走得更远。
分享:

美区跨境,已无捷径可走。

据外媒报道,美国取消最低限度关税豁免政策后,中国对美小包裹出口量5月同比暴跌40%,降至10亿美元,创2023年初以来新低。曾经靠着低价小包快速铺货就能攻下美区市场的时代,即将一去不返。

但就在一切彻底落幕前,5月14日,中美同步公布最新一轮关税调整方案,并设定了为期90天的“关税窗口期”。

当下,许多跨境商家将其视为重要转机,寄希望于在美国政府下调关税的最后期限来临之前,将更多货物“塞”进美国市场;跨境电商平台也趁势打出“外贸618”的旗号,试图在这短暂的喘息期内抢回主动权。

没有人知道,这次的窗口期是不是美区跨境的最后机会。现实的紧迫感让中国的跨境电商不得不两手准备:一手加速清仓出货,一手谋划长期调整。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周期里,反应速度,意味着一切。

抢占窗口期,business is back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内阁会议上不无轻蔑地谈起中国商品:“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装满了东西,但其中的大部分商品我们并不需要。”

然而,事实很快便打了“懂王”的脸。

不断上涨的关税尚未带动美国制造业复苏,却已让物价飙升、民众不满。抗议声中,5月14日,中美同步宣布下调关税,才短暂地为美国商家和消费者带去一线希望。

此前因关税过高滞留在中国港口的货物,也终于装船启程,驶向美国市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家用品牌SharkNinja的行政总裁马克·巴罗卡斯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通知中国工厂,赶紧发出早已备好的咖啡机、冷饮机等商品。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美国企业瞅准时机,疯狂下新订单。

相关数据显示,关税下调首周,阿里国际站上美国买家的询盘量同比增长超40%,B2B业务的美区订单量激增。

张天在阿里国际站担任客户经理,据他观察:“之前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快消品和日用品,5月14日之后美区订单的数量增长十分明显;至于工业品、制造业相关的品类,也有不少美国客户积极下单,计划囤货。”

实际上,就在关税下调的当天,国内已经有不少商家接收到美国客户的订单。

在阿里国际站从事B2B跨境的商家Anna,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义乌经营一家专做饰品出口的小工厂,日常客户多来自北美和欧洲。关税暂时下调后,Anna接到了来自美区的圣诞订单:“可能是客户想提前囤货,今年的圣诞订单要比往年早了3个月,南瓜灯、圣诞袜、雪花装饰片、小挂饰等商品的订购量也比往年翻了一倍。”

关税暂时下调后,国内各个产业带的厂商都在忙着赶工期,加快出货效率。

当供需双方都在快速反应并行动的时候,跨境电商平台们自然也没闲着。

5月15日,关税下调的第二天,阿里国际站就紧急上线了美国专场大促;6月3日,阿里国际站又正式开启了“外贸618”大促。两场活动吸引了大量美国买家订购,据悉其中圣诞相关产品的订单增幅在50%以上,配饰订单同比涨超120%。

跨境时尚平台SHEIN,之前曾因关税问题发布了上调产品价格的通知,但在关税下调后,SHEIN也即时地向用户发出了降价提醒。

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中,主打轻量、小包裹、全托管的Temu无疑是受关税冲击最大的一个。T86小额免税政策崩塌后,Temu的全托管模式一度难以为继,但在90天的窗口期内,Temu还是悄悄将部分全托管的热销产品恢复上架。

短期运费翻倍,利润还能回来吗?

从美国客户加速采购,到中国跨境商家连夜赶工,再到跨境平台适时的助力,美区跨境的链条终于再次重启,但笼罩在商家头顶的不安乌云却仍未散去。

5月12日,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联合声明的当天,美国市场的出货量就开始极速恢复,需求的增多迫使多家物流公司临时上调了美线价格,涨幅在800-3000美元不等。

国际物流公司“运去哪”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增长工场:“从5月中旬到6月上旬,客户的询盘量已经同比增长100%。”

为此“运去哪”也进行了价格上的调整。据了解,5月中旬相比5月上旬,运费上涨500-1000美元/40HQ;进入6月后,市场FAK运价也仍在上涨,涨幅在2000-3000美元/FEU。

根据全球航运公司达飞的最新报价,截止6月14日,美西运费已涨至6000美元,美东运费更是已涨至7000美元。

运费价格一路飙升的同时,舱位也成了“抢手货”。

自5月中下旬起,海运市场开始频繁传出“爆仓”消息。一位常年做美线出货的外贸商不禁感慨:“现在除了拼价格,还得拼速度和人脉,抓紧把舱位抢到才是硬道理。”

直到6月上旬,几家大型船公司开始响应市场调整,临时增加航次、释放舱位,部分爆仓压力才逐渐缓解,运费也有所回落。

根据行业平台百运网的最新报告,截至上周,美西南航线每40尺柜运输费已跌破 3000 美元防线;美东航线的运价略高,目前每40尺柜运费保持在5500 美元上下,预计未来短期将在此区间震荡。

对于近期运费的起伏,不同体量、不同策略的跨境商家反应差异明显。

对大多数跨境商家来说,首要应对是“去库存”。在关税下调和窗口期效应叠加下,许多商家抓住机会,以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清理滞销库存,先把现金流盘活再谈未来。

有些卖家也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将更多SKU转为可在本地补货或通过海外仓投放的“快消品”,以减少对国内生产链条的依赖。

一名在深圳做3C配件的跨境商家李峰告诉我们,4月初他还在为巨额关税、利润被挤压而焦头烂额,甚至考虑砍掉美国站点。但关税政策调整后,他赶在窗口期出了一批清仓货,搭配平台的折扣活动,销量迅速反弹。他坦言:“这波是绝处逢生了。”

但问题关键在于,对许多轻小件卖家而言,库存是清了,但利润其实并没有多少。有跨境商家表示:“运费上涨的幅度已经接近关税下降的幅度,成本并没有明显下降,最终还是赔本赚吆喝。”

而对一些大件卖家而言,大件商品的出货周期本身就长,以往从美国客户下单到完成交付就需要30-40天不等,如今面对短短90天的窗口期,部分大件卖家会担心接下太多新订单后,万一交付日期卡在窗口期后,到时候仍需承担高额的关税风险。

整体来看,虽然中美关税暂时“松了口”,但这口气并不好喘。

窗口期之后,跨境商家何去何从?

在应对美国关税政策这场长期博弈中,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策略,正悄然转向。

“最低限度豁免”规则的取消,打破了过去几年平台赖以维系成本优势的制度基础,SHEIN、Temu等头部跨境电商平台纷纷调整策略,积极引导商家从原先的全托管模式转向更灵活的半托管模式,并鼓励其加快布局海外仓。

从市场预期来看,这一趋势也正加速放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预计到2028年,采用海外仓模式的中国B2C出口电商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38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7%。

海外仓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十年里,卖家从事跨境生意的必选项。

尽管在眼下的过渡期内,商家需要为新增的仓储、转运等环节承担更高成本,标准物流费用整体上涨了约20%–30%,

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库存调拨更高效、退货率下降、配送时效提升,商家的综合运营效率也将得到优化。

eBay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45%的受访卖家认为出口海外仓有助于提升产品售价,且仓内商品的平均售价相比直邮商品高出约30%。

也有越来越多跨境商家开始意识到,美国市场不再是“可以无脑下注”的确定选项。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让人重新审视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

跨境商家李峰已经开始为90天后的市场变化做准备,并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以及欧洲。李峰告诉增长工场,“其实这两年,每个国家都在扶持自己的平台。虽然有些平台大家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过,比较小众,但它们也有强烈的招商需求。”

今后的北美市场,没人能预判下一次政策波动的时间与方向,也没人能再靠“赌一把”赢下全年。

在全球贸易政策反复震荡的背景下,关税窗口期成为迫使整个行业主动进化的关键节点。谁把这段时间用来重构系统,谁才能在下一轮动荡中走得更远。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头图 | Unsplash

本文来自增长工场,作者:Cathy,编辑:相青,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近期活动

白皮书下载|中转卡塔尔:中企参与沙特大型项目的物流新选择

2024年,沙特港口总计处理货物3.2078亿吨,同比大幅增长14.45%。但依赖单一运输路径的供应链风险不容忽视。卡塔尔物流企业海湾仓储公司(GWC)近期发布白皮书,提出创新物流解决方案 Flow Port。凭借卡塔尔独特的地缘优势,Flow Port 为中国制造商开辟了进入沙特市场的快速通道。通过减少海关和港口延误、简化跟踪和交付物流、提供可预测的库存进展,Flow Port 构建起连接亚洲制造业与沙特重点开发区域的物流走廊。欢迎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深入了解 GWC Flow Port 解决方案及海湾物流市场。

活动|直击印尼医疗蓝海:3天深度参访,与卫生部、药监局面对面

为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把握印尼医疗市场机遇,有效应对潜在挑战,印尼市场拓展与创新服务平台 Lestari 推出为期3天的实地参访项目 Indonesia Discovery Program 2025: Healthcare。本次项目于7月29日-31日在印尼雅加达举办,将聚焦印尼医疗行业,通过实地参访、一对一交流、定制化圆桌等形式,帮助企业梳理印尼医疗市场细分赛道机遇、对接关键政府部门及合作伙伴,快速制定本地化市场落地策略。如果您对本次活动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此处”,填写表单报名。

近期发布

KrASIA 英文媒体服务助力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商业和文化。英文网站约60%的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的商业人群。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KrASIA 媒体服务刊例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