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提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以来,推进效果显著。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决定未来产业版图和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有助于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
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在未来产业上持续加大投入。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点提及了“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
那么,这几大领域在海外市场发展如何?
上周,亿欧发布了《2025中国未来产业前沿进展》。本文将介绍海外落地进展,以飨读者。
量子科技
量子科技冲破了传统经典物理的局限,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美国,2025年2月,美国微软发布了全球首款拓扑架构量子芯片Majorana 1,该芯片使量子比特能够以数字方式进行控制,极大简化了量子计算的工作方式。
随后,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也宣布推出一款新型量子计算芯片Ocelot,可将量子纠错成本降低90%。
2025年6月,微软又宣布其四维拓扑量子纠错码技术将量子比特错误率降低千倍,量子计算机首次具备了处理复杂任务的可靠性。
2025年8月,英国牛津大学团队在《科学》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合成出一种形似“分子锁链”的全新碳结构,有望为电子器件和量子科技领域带来革命性新材料。
在日本,2025年启用了新型量子计算机,这是日本首次采用原子方式的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可开发出具有1万量子位的实用量子计算机。
在欧洲,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和IQM量子计算机公司成功研发并推出了欧洲首台50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5年,被联合国定为“量子科学与技术之年”。在竞争格局上,全球量子信息产业呈现“中美领跑、欧洲追赶”的格局。
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发展迅速,从广义上看,生物制造涵盖仿生制造、生物质转化等众多前沿技术。
在美国,2024年底美国完成全球第二例基因编辑猪肾移植。202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首例临床申请,标志着异种器官进入“可审批”阶段。
美国EPA发布生物制造设施碳排放标准,鼓励利用CO₂作原料。
微液滴FADS和微腔室技术走向商业化,可把单细胞培养与检测并行效率提升100倍,为“细胞工厂”快速迭代提供工具。
在欧洲,2025年欧盟通过了《New Genomic Techniques(NGT)法案》,进一步简化CRISPR作物审批。
此外,还有世界性的一场峰会值得关注。2025年9月,在2025生物制造全链条标准化研讨会暨生物智造标准化国际联盟第一次大会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比利时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以及ISO/TC215 SC1(基因组信息学)、ISO/TC276(生物技术)、ISO/TC34(食品技术)等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这是国际标准化体系内多个技术委员会首次集体聚焦生物制造领域,探索跨领域协同路径,具有里程碑意义。
生物制造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预计至2050年,生物制造将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的三分之一。
氢能和核聚变能
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核聚变辐射极少,是极有前景的新能源。
就氢能来看,在欧洲,欧盟新增1200公里氢气管道规划,利用现有天然气管网改造,目标2030年形成5.3万公里跨国氢网。
日本商船三井、Kanadevia Corporation以及洋马动力解决方案在船上试验中,成功实现LNG动力船甲烷逃逸量大幅削减98%。
澳大利亚2GW绿氢项目投运,采用PEM电解槽+就地光伏,首次实现“光伏制氢”与澳东天然气价格倒挂。
印度最新宣布,计划到2030年每年生产500万吨绿色氢气。
就核聚变能来看,全球发展也比较迅速。
意大利颁布法令,要重新引入核能和建立全面可持续能源生产(包括聚变)框架,计划2030年实现首个等离子体。
美国能源部宣布新的“聚变创新研究引擎”合作项目,提供1.07亿美元资金扶持。
德国发起“聚变2040”计划,2028年前拟投入3.7亿欧元加强研发。
2025年聚变能源发展进入决定性的新阶段,曾经主要停留在科学概念与实验室突破的目标,正加速转化为可预期的产业化机会。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全球近40个国家推进聚变计划,处于运行、在建或规划中的聚变装置超160座。
面相未来,核聚变的落地时间线正在不断提前,有望2030年代首批试点电厂并网,2040年代规模化商业部署,2050年代成为全球碳中和的核心支撑。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直到90年代以后,才开始出现阶段性成果。
2025年3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发布皮层脑电图(ECoG)接口成果,受试者可精准操控机械臂完成“伸手-抓握”连续动作。
2025年4月,Precision Neuroscience宣布,成功将4096个刺激神经元的电极放置在参加临床研究的患者体内,打破了去年2048个电极的纪录,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2025年6月,Neuralink披露第3例人体植入成功,累计受试者达7人。
今年第四季度,Neuralink计划在言语皮层进行植入。到2026年,植入芯片的电极数量将提升至3000个,首位“盲视”项目参与者也将加入。
“Blindsight”视觉植入体获FDA突破性设备认证,首位先天性失明受试者年底入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为脑机接口行业“元年”。
据权威机构测算,2025年至2029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5.22%的速度,增长至76.3亿美元规模。
具身智能
作为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集大成者”,具身智能有望成为人类社会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以机器人为例,全球机器人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特斯拉Optimus在灵巧手技术上取得突破,能精准执行精细操作。计划将在2026年底启动百万台规模的生产线。
Figure AI将人形机器人部署到宝马工厂进行实物作业测试,并发布了融合视觉、语言和动作的VLA模型“Helix”,支持多机器人协同作业。
波士顿动力完成从液压驱动到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新一代电动Atlas在运动性能和商业化适配方面显著提升。
在底层技术上,2025年8月,英伟达发布专为物理AI及人形机器人设计的新一代计算平台NVIDIA Jetson Thor。黄仁勋称其为“开启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
2025年,机器人从展台走向真实的生产环境。工业制造与物流仓储是应用前沿,在产线和仓库部署人形机器人执行装配、搬运和分拣等任务场景中,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
2025年,具身智能在全球加速落地,特别是机器人领域迎来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转折。
第六代移动通信
第六代移动通信(6G)潜在应用场景可分为全覆盖多样化智能连接应用、高保真扩展现实类应用、智能化行业类应用三类。
从全球范围看,2025年第六代移动通信进展较大。
美国主要依托AI、卫星等技术优势,联合盟友合作,意图重新主导全球移动通信技术。2025年2月,美国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于2020年成立Next G联盟,目前已与韩国6G Forum、日本XGMF、欧洲SNS JU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25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与诺基亚联合展示万单元可编程RIS,3-bit相位量化下使28GHz毫米波室内覆盖提升18dB,已在纽约地铁隧道完成部署测试。
2025年11月,美国莱斯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发出一种颠覆性的信号控制方法,如同为6G通信信号装上“瞬时GPS”,有望显著提升6G网络在高频信号下的对准效率,加速超高速数据通信的实现。
在欧洲,2025年1月,欧盟为提升下一代网络能效出资3960万欧元。
2025年4月,欧盟启动总金额1.04亿欧元的项目,专项支持6G尖端技术研发。
2025年5月,德国弗朗霍夫HHI研究所实现1.2Tbps净速率、0.3THz载波、10km无线距离,刷新全球纪录。
日本在6G顶层规划中强调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10月,日本NTT发布“IOWN” 0.5THz原型机,单波长净速率800Gbps,功耗比2023年下降42%。
韩国重点研发低轨卫星通信技术,预计投入3200亿韩元用于地面站、天线等设备研发。
印度Bharat 6G联盟已与美国Next G联盟、欧洲6G-IA展开合作,共同探索太赫兹通信等6G关键技术。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时间表,2025年至2029年将完成6G标准制定,2030年有望实现商业化落地。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全球对未来产业的定义不一,但共同指向较为明显,皆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等特点。目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发展未来产业。
12月3日至5日,由亿欧主办的WIM2025创新者年会活动周,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先后开启。
本届创新者年会以“AI引领新增长,未来产业新赛场”为主题,深度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
届时,将有来自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近百位重磅嘉宾,从学界、产业和投资、智库、媒体等不同角度,通过主题演讲、巅峰对话、报告发布、颁奖晚宴等多元化形式,为与会者呈现一场年度思想盛宴。
图:unsplas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网”,作者:亿欧,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英文服务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商业和文化。英文网站约60%的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的商业人群。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KrASIA 媒体服务刊例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