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能源环保

36氪出海·行业|新能源产业出海——光伏篇(下)

行业大小事 

从海外市场概要及发展机遇、海外监管动态及竞争风险、中国出海趋势盘点等切入点展开,分析中国光伏产业出海情况。
分享:

中国光伏出海概况

1,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增长,新增规模持续突破

数据显示[1],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达到 235.93GW,同比增长13%,出口数量为8.2亿个,同比增长约80%。

出口增速较过去两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22年和2023年全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分别为 154.8GW 和 207.99GW,同比增幅分别为74%和34%。

2022–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单位:GW)

数据来源:PV Tech

2,出海目的地多元化,新兴市场布局迅速

在全球光伏市场多元化的趋势下,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态势持续向好,其中2024年我国出口的光伏组件中,约有47%流向全球南方国家,首次与发达国家进口规模相持平。

2024年欧洲光伏组件从中国进口量为 94.4GW,较2023年的101.48GW有所下降。除欧洲最大航运枢纽荷兰外,西班牙是中国光伏组件在欧洲的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量达 10.57GW,较2023年的 11.75GW 同比下降10%;而荷兰以40%的占比位居欧洲进口榜首。

亚太地区光伏组件从中国进口总量为 68.11GW,较2023年的 53.93GW 增长26%。其中,巴基斯坦是该区域组件进口量最高的国家,进口量达 16.91GW,较2023年的 7.47GW 增长127%,占该区域进口总量的25%。

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分布(单位:GW)

数据来源:PV Tech

中国出口美洲地区光伏组件累计达 33.28GW,同比增长10%。巴西是该区域进口冠军,进口量为 22.5GW,较2023年的 20.61GW 增长9%,占该区域进口总量的68%。

中东地区光伏组件来自中企的出货量总计 28.79GW,较2023年的 14.46GW 增长99%。沙特阿拉伯占比最高,进口量达 16.55GW,较2023年的 7.71GW 增长115%,占该区域进口总量的58%。

2024年非洲地区光伏组件从中国进口量为 11.36GW,较2023年的 7.94GW 增长43%。南非是该区域进口量最高的国家,进口量为 3.81GW,较2023年的 4.11GW 下降7%,占该区域进口总量的34%。

3,龙头企业业绩卓著,市场表现活跃

2024年全球光伏企业出货量排名中,中国企业包揽前十[2],分别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阿特斯、一道能源、协鑫集成和东方日升。前十企业总出货量达到约 502GW,年增长率达到22%,在海外的出货量约 213GW,占比42%。

2024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与天合光能连续稳居出货量前四名,在前十总量中占比高达63%。自2019年起,这几家垂直整合的头部公司基本维持在前四格局,“强者恒强”趋势明显。

2024年全球出货量前五的光伏企业(单位:GW)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中国光伏企业还在国际展会舞台上频频亮相、表现抢眼,通过参展、产品展示、技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塑造国际形象,并增强与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联系,彰显其全球化布局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晶澳科技在慕尼黑 Intersolar Europe 展会

晶澳科技携带其 DeepBlue 4.0Pro 系列n型组件和 BlueStar 储能系统亮相2024年慕尼黑 Intersolar Europe(The smarter E Europe),重点推介其n型 Bycium+ 钝化接触电池技术(开路电压高达约 740mV、量产效率可达23%级别),并展示多种尺寸与功率组合的组件版型以适配工商业及屋顶市场需求。在该展会上,晶澳获得了壳牌能源颁发的“欧洲、中东和非洲供应商卓越奖”有助于增强其在当地市场的行业信誉[3]。

天合光能在慕尼黑 Intersolar Europe 展会

与此同时,天合光能也在 2024 Intersolar Europe 展会上展示其升级的系列产品,包括储能系统 Elementa 2 和智能跟踪系统 Vanguard 1P,后者与其高效 Vertex N 模块组合展示[4];9月,天合在英国伯明翰举办的 Solar&Storage Live UK 2024 上继续大展拳脚,其在 NEC 展馆的 D11a 展位展示了多款适用于屋顶系统的模块(如 Vertex S+ 500W+、Clear Black/Full Black 版本),以及其大规模地面系统结构 FixOrigin 搭配 Vertex N 720W+ 模块[5]。

中国光伏出海亮点

1,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推进供应链本地化

早期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主要以组件或电池向海外出口为主,但近年来这种模式正被“在海外建厂、产业链环节同步落地”的策略取代。中国光伏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已从“产品输出”为主,转向“先进技术+资本+产业链”协同输出的新阶段。行业内部结构正发生明显调整:上游硅料厂商在东南亚布局,中游电池与组件生产基地向欧美、中东等地延伸,下游项目开发商也在海外展开业务,形成“制造+资本+项目”协同出海模式。

晶科能源与 PIF 签约

例如,2021年9月,晶科能源在越南宣布投资建设硅锭—硅片一体化生产设施,设计年产能达 7GW,用于支撑其全球供应链布局。次年6月,晶科又在马来西亚启动电池与组件制造基地,覆盖 N 型高效电池与组件生产环节,在东南亚逐步形成从材料端到组件端的制造链条[6]。

2024年7月,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宣布与多家中国光伏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其中 TCL 中环将在当地建设年产 20GW 的硅棒硅片产能,晶科能源将建设年产 10GW 的电池与组件产能,旨在将核心制造环节本地化落地沙特市场[7]。

2,“光伏+储能”双增长引擎驱动

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与波动性,需要配套储能系统以提升电力平稳性与调度灵活性。因此,在光伏项目之外,中国光伏龙头纷纷将能量储存系统(ESS/BESS)纳入其海外业务布局。海外市场对整合型“光伏+储能”方案的需求日益显现,成为推动企业整体方案输出、提升项目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上升,对储能的配置比例不断提高,使得双系统协同出海成为未来趋势。

2024年6月,天合光能通过其子公司 Trina Storage 与丹麦基金 Obton 签署德国 Tangermünde 储能项目合作合同,向该项目交付逾 35MWh 的 Elementa 系统,用于提供电网调频与套利服务。该项目将采用天合自主的能源存储柜、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软件,一体化模块化部署[8]。

阳光电源在澳大利亚的混合光储项目

在澳大利亚,阳光电源参与的 Cunderdin 混合光伏+储能项目于2025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9],该项目装机规模为 128MWdc/100MWac 光伏系统,加配 55MW/220MWh 储能系统,是目前澳大利亚运营中规模最大、采用直流偶联(DC-coupled)架构的光伏+储能项目之一。

3,技术壁垒重构核心竞争力

在光伏行业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组件价格大幅下跌、全球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贸易壁垒高筑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正通过加速技术创新与研发,借助更高效、更可靠和更集成的产品,重构其出海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市场对效率、可靠性、寿命、系统兼容性和智能化运维等要求不断提高,具备更高转换效率、更优温度系数、更低衰减率,以及在光储结合、离网应用、集成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组合,正逐渐成为形成“技术壁垒”的核心要素。企业若能掌控这些技术,便能在海外当地法规、项目招标、投资方审慎性与机组寿命保障等方面获得更强的议价与进入能力。

正泰新能与 Atlas 签订 700MW 框架协议

例如,正泰新能依托其 ASTRO-N 系列 TOPCon 模块,在海外市场形成了差异化优势。该系列采用 210mm 大尺寸硅片、SMBB 多主栅、无损切割与高密度封装等技术,实现高功率与低系统成本,同时在抗 PID、抗 LETID、湿热老化及温度循环等可靠性测试中表现优异,首年衰减率[10]可低至约 0.66%。2024年6月,正泰宣布拿下拉美 Atlas Renewable Energy 700MW 模块供应合同[11]。

2024年5月,阳光电源中标沙特一项离网储能项目,向 AMAALA 地区提供 160MW/760MWh 储能系统以及 165MW 的逆变器设备。该项目是一项典型对高可靠性、寿命、系统集成度要求极高的工程,其技术要求不仅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热控系统,还需兼顾离网环境的稳定供电[12]。

4,区域策略高度灵活,规避贸易风险

在国际贸易的现实中,很多国家和地区会根据本地产业保护、环保标准、碳边境机制、反倾销或反补贴制度等,设定不同的准入门槛或政策调节,使中国企业极易受到海外政策变动的冲击。因此,越来越多中国光伏企业选择在海外布局制造基地、申请本地专利许可、构建本地产业链,以降低单纯出口路径风险。

例如,2025年9月,天合光能与法国初创公司 Holosolis 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允许 Holosolis 在欧洲使用其n-型 TOPCon 技术。此举使 Holosolis 在法国 Hambach 建设 5GW 级电池与组件厂时能合法使用该技术,并规避直接出口可能面临的专利或贸易障碍[13]。

东方日升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欧盟运营中心

东方日升在2024年11月宣布在西班牙建立总部兼欧盟运营中心(以马德里为枢纽),以更贴近欧洲市场和政策环境,便于应对欧洲对光伏与储能系统的标准、认证、补贴机制等政策变化,有利于使其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具备更高灵活性[14]。

数据来源:

[1] PVTech, <China’sPV module shipments reach new high, surpassing 235GW>,2025年2月

[2] InfoLink Consulting, <InfoLink’s2024 global module shipment ranking: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tiers>, 2025年2月

[3] 晶澳科技,《Intersolar Europe丨晶澳科技光储同耀慕尼黑》,2024年6月

[4] Trinasolar,<Trinasolar to spotlight upgraded solutions atIntersolar Europe 2024>, 2024年5月

[5] Trinasolar, <Trinasolar to showcase holistic solution range atSolar & Storage Live UK 2024>, 2024年9月

[6] JinkoSolar, <JinkoSolar‘s New 7GW Ingot/Wafer Facility in Vietnam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s Global Supply Chain by 2022>, 2021年9月

JinkoSolar,<JinkoSolar Announces its First Overseas “RE100Factory” Completely Powered by Renewables>,2022年6月

[7] 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 strengthens renewable energylocalization in Saudi Arabia with three new joint ventures>, 2024年7月

[8] Trinasolar,<Trina Storage partners with Obtonto deliver Elementa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Germany>, 2024年6月

[9] Sungrow, <Sungrow plays a key role in Australia’s LargestOperational DC-Coupled Solar-Storage Project inaugurated by Global PowerGeneration in Cunderdin>, 2025年4月

[10] Astronergy, <TO BE THE MOST COMPETITIVEPHOTOVOLTAIC MODULE SUPPLERWORLDWIDE>,2023年7月

[11] Astronergy, <Astronergy to supply 700MW PV modules for Atlas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2024年6月

[12] Sungrow,<Sungrow Signs the 760MWh Off-Grid Energy StorageProject to Propel Saudi Arabia’s 2030 Vision>,2024年5月

[13] Trinasolar,<Trinasolar and HoloSolis Sign Patent Licensing Agreement toAccelerate European Solar Manufacturing>, 2025年9月

[14] Risen Energy, <Risen Energy Expands Its European Presence with New European Headquartersin Madrid, Driving Innovation andSustainability in the Solar Energy Market>, 2024年11月

图 | Unsplas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贸促(ID:CCPIT-SH)”,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