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能源环保

换标不换货,贴牌小厂躺赢亚非拉

新市场观察 

在欧美等主流市场已被巨头牢牢占据的背景下,“贴牌”这种走边路的打法,反而成了不少中小厂商的现实解法。
分享:

在全球储能市场,出海方式正在悄然分化。

大厂盯着GWh级大单,在沙特、澳洲、拉美主打自研系统、集成能力和融资方案;而一些更小、更灵活的中国企业,则选择了另一条更轻的路径——贴牌。

你可能已经在亚非拉市场见过这些产品:包装印着当地语言,品牌名也贴近本地文化,看起来就像“土生土长”的本地储能企业。

但顺着供应链一查,终点往往都指向中国。

比如你在菲律宾看到“Sunxxx”品牌的户外电源,在尼日利亚发现“AXXXVolt”的便携储能,在肯尼亚光伏展遇到某个“KXXXPower”的新品系列——

无一不是熟悉的模具、标准化的电芯、电控和结构件,只不过在出货前,被贴上了一个新的壳和名字。

拆开设备,会发现里面是中国厂的电芯、电控、电池包,甚至连说明书和 UI 界面都基本一致。差别只在壳子和 logo。

这不是山寨,也不是模仿,而是一种标准化到极致的合作模式:中国造、贴牌卖、快速走量。

这套模式如今正在东南亚、非洲乃至中东等新兴市场爆发式增长。很多当地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手里的家用储能神器,其实出自广东、江苏、深圳周边的一家小型工厂。

这一切,不靠资本、也不靠技术——靠的是一套异常高效、低调且跑得飞快的“贴牌出海链路”。

01 一条低调高效的出海路径

在中国广东、江苏一带,有不少做小储能系统、逆变器、电芯包的企业,它们产品成熟、技术稳定、成本压得让你怀疑人生。

当海外客户提出“我想贴自己品牌”的时候,厂商通常提供三种模式:

OEM(原始设备制造): 客户自己提供品牌和设计,中国工厂负责生产,最多打个logo上去;

ODM(原始设计制造): 客户连设计都懒得管,中国这边从产品ID、界面UI到包装一手包办;

OBM(自主品牌出口): 小厂自己想做品牌,但又不想冒大风险,就找中东非代理商贴牌推广,一边打品牌一边试市场。

ODM是中小厂出海的主要路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换壳卖天下”。这个“换壳卖天下”的套路,其实并不复杂,操作链条也意外地标准化。

阿里巴巴国际站某个支持个性化定制的厂商

第一步是找厂。

如果东南亚某分销商想在菲律宾推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品牌”,他可能并不具备制造能力,甚至连技术团队也没有。

他只需来的深圳找一家ODM厂商,提出基本要求:多少瓦时容量、几口USB、支持太阳能充电,外观能不能再科技感一点。剩下的就交给工厂搞定。

第二步是贴标。

产品打样过后,分销商只需支付一定起订量,就能拿到一批带有自己LOGO的储能系统,从彩盒到铭牌全套本地化。

甚至如果客户要求在包装上加入“Made in UAE”的字样,也都能够满足——虽然这些产品全程产自珠三角或者长三角,却没有谁会认真追问它的DNA。

第三步是出海。

产品批量生产后通过深圳蛇口港或广州黄埔港出运,大部分目的地是肯尼亚、尼日利亚、越南等非主流光储市场。

这类客户往往采取“快速试销+滚动补货”的策略,不设海外仓,也无自建渠道,完全依赖当地商家上架试水。

这是一场看起来没有门槛的全球生意。没有豪华展台、也没有顶级代言,有的只是珠三角厂房里的流水线和来自非洲、南亚客户的一个微信订单。

但就是这种“低调的贴牌链路”,在不少人想都没想过的角落里,悄悄跑出了成绩——几十万台的小型储能设备,就这么贴着各种“本地品牌”的壳,流进了亚非拉的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路径,居然能在海外卷赢那么多竞争者?

02 为什么这种模式走得通?

原因很简单,储能实在是太卷了。

过去几年,中国储能企业像下饺子一般冒出来。据企查查,截至2024年底,全国储能相关企业超过8.9万家。

单广东一省,2024年就新增了超过8000家储能相关企业,多数集中在深圳、东莞、中山、惠州一带,几乎每隔一条街就是一家工厂。

而全球户用储能的头部市场——欧美增长趋缓,安装节奏放缓甚至出现退单潮,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这也意味着,出海早就不是“你能做、别人不会做”的红利期了。无论是大型集成商,还是小体量代工厂,都在挤同一扇门。光靠产品不够,光靠价格也不够。

而贴牌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极致效率和低成本容错。你不需要造船,只要能搭上顺风船。

贴牌出海之所以走得通,靠的是极致的效率与高度的容错空间。

首先,它显著降低了制造与出海门槛。

海外客户无需懂产品、懂技术,只要提供一个LOGO、一点需求,中国工厂就能把整机“连包装带说明书”一站式搞定,甚至连专利规避都帮你提前处理好。

其次,它支持快速试错。

在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加持下,从产品设计、打样到小批量试销,往往一个月就能完成闭环。上一批卖得不好,下一版立刻换模具改功能,不伤筋动骨。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高度灵活,几乎可以对市场变化随叫随应。

从110V/220V电压切换,到接口升级、语言本地化,甚至连外壳颜色的喜好,都能一一满足。

但真正让它在新兴市场跑通的,或许是“去技术感”的思路:这类产品并不靠高科技赢市场,而是靠“实用性+可得性”。

对非洲、中东、东南亚的大多数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颠覆能源系统的创新设备,而是便宜、好用、能快速到货。

这是一套并不光鲜、却跑得极快的路径。在欧美等主流市场已被巨头牢牢占据的背景下,这种走边路的打法,反而成了不少中小厂商的现实解法。

03 结语

很多头部企业,也曾从贴牌起家。如果你觉得贴牌只是小厂的权宜之计,不值一提,那你可能忘了不少今天的品牌企业,早年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比如德兰明海,2020年以前主要做的就是ODM代工业务,后来逐渐转型为自主品牌,2022年便携式储能产品销售收入超20亿元。

再比如苏州精控能源,也是典型的贴牌起家,成立于2015年,最初从OEM/ODM起步,目前已估值超过33亿元,在建产能达到31Gwh。

他们的经验说明了一件事:贴牌不一定是终点,但常常是中国企业打海外市场的起点。

不是所有厂商都要、也都能走成品牌,但如果你足够快、足够灵活、就能在混乱市场里占住份额。

头图 | Unsplash

本文来自新能源产业家,作者:刘然,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近期活动

活动|迪拜出海实战分享:落地典型路径与关键决策解析

为帮助企业打通迪拜落地路径,36氪出海将联合迪拜 IFZA 自贸区,于8月13日举办线上活动。IFZA自贸区的中国代表将与36氪出海的中东特别顾问共同带来分享,结合近期真实案例,围绕企业在决策阶段的常见难点、自贸区在落地过程中的支持机制,以及落地后各类运营事项的实操路径,为中国企业提供清晰的判断依据与行动建议。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填写表单,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活动报名将于2025年8月12日23:59截止。

近期发布

KrASIA 英文媒体服务助力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商业和文化。英文网站约60%的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的商业人群。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KrASIA 媒体服务刊例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