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医疗健康

要实现内窥镜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新光维医疗」获高瓴、礼来亚洲领投的近4亿元A轮投资

行业大小事 

国内内窥镜市场目前仍然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国产品牌占有率不足10%,且基本集中在低端市场。
分享: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光维医疗”)已获得近4亿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高瓴创投、礼来亚洲基金联合领投,经纬中国、美敦力、成为创伴、韦豪创芯投资跟投。

新光维医疗是一家涉及光学诊疗、多维影像、高性能材料及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型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其产品矩阵涵盖了软镜、硬镜,并拥有超高清成像技术(如4K成像)、3D成像技术、特殊光成像技术(如荧光成像)、超细内镜成像技术、内镜耗材化技术(一次性使用技术)等。

新光维医疗由张一博士和陈东博士创立,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苏州和日本东京都设有研发中心,聚焦于图像处理的研究开发和内窥镜技术创新。

随着微创诊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内窥镜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24年,全球内窥镜器械总体规模将增长至269.8亿美元,中国内镜市场规模将达到423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医疗器械子行业之一

众所周知,内窥镜作为外科医生的“望远镜”,对普外科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内窥镜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改进,4K、3D等新技术已经被国内许多专家所使用。

然而,内窥镜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综合了医学、光学、材料、精密机械等多个学科,与传统机械制造相比具有更多的技术含量。国内内窥镜市场目前仍然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国产品牌占有率不足10%,且基本集中在低端市场。

为此,新光维医疗已在内窥镜的光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等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打破了国际品牌产品的技术垄断:

  • 自主研发的2D转3D的“3D图像成像装置”于2018年7月取得NMPA认证、CE认证,并于2019年9月经美国FDA获批上市;
  • 另外,自主研发的“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于2019年相继取得NMPA认证和CE认证,2020年8月获得美国FDA认证。

此外,新光维医疗还拥有一次性使用电子内窥镜产品。其旗下多款一次性使用电子内窥镜产品已经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分别进入临床、或注册、或销售阶段。

我们知道,内窥镜是直接与患者的皮肤、黏膜及无菌组织密切接触的医疗器械,但由于内窥镜结构中包含多个小而长的开放通道,为微生物、分泌物和血液的残存与交叉感染提供了环境,交叉感染成为难以避免的医疗事故风险。

相关学术研究显示,内窥镜在医疗器械交叉感染风险排行榜中位列第一,70%以上的内镜存在清洗不干净的问题,接近四分之三的常用内镜被细菌污染。

也因此,内窥镜耗材化也将成为大势所趋。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在此领域展开布局,且有4家公司共获得了5张一次性内窥镜NMPA注册证。

新光维医疗联合创始人张一博士表示:未来几年,内窥镜产品将全面实现从“高清”向“超高清”的迭代,从“重复使用”到“一次性使用”的突破,新光维医疗未来也会成长为全面布局内窥镜及相关领域创新产品的平台型企业,实现高品质产品国产替代。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作者顿雨婷,原文标题“要实现内窥镜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新光维医疗」获近4亿元A轮融资”,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发布。

图 | 图虫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