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对新能源的发展有多重要,这个不必多说。
但动力电池赛道的玩家,未来只有中日韩吗?
难说。
现在印尼的追赶速度非常快,更重要的是,印尼发展动力电池,背后站着很多中企。
6月29日,印尼西爪哇省卡拉旺传来重磅消息:
宁德时代与印尼电池公司(IBC)联合打造的动力电池工厂正式动工。
奠基仪式上,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亲自出席站台,足见这个项目在印尼国家层面的重要程度。
宁德时代作为产业里的巨头,号召力确实不一般。
宁德在卡拉旺下榻的酒店,一度被一众供应商围得水泄不通,都希望可以入围宁德的供应链名单。
这座工厂首期设计产能6.9GWh,预计2026年底投产。后续扩建目标锁定在15GWh,甚至可能增设光伏储能电池产线,最终把总产能拉升到40GWh。
目前项目投资额高达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亿元),由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与IBC共同注资建设。
这个电池工厂背后,是一个更大的新能源产业计划——总投资接近60亿美元的印尼电池一体化项目。
这个项目由宁德时代、中国华友、印尼国家矿业公司、IBC共同打造,涵盖从镍矿开采、HPAL冶炼、正极材料、电池生产,到回收全链条。
建成之后,印尼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绝对会成为大玩家。
中企在印尼跑马圈地搞电池,动作快的不止宁德时代一家。
瑞浦兰钧×Bakrie
5月29日,印尼中爪哇也见证了一场电池圈的大合作。青山集团旗下的瑞浦兰钧正式与印尼本地制造巨头Bakrie & Brothers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计划在2025年内交付3000多辆电动公交和卡车所需的电池系统。
瑞浦兰钧的背景也不简单,它背后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和金属镍生产商青山集团,在印尼建了个8GWh产能的锂电池工厂,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
这个合作涵盖很广:从镍资源冶炼、电芯系统、电池材料,到整车集成和储能设施,全方位打通绿色出行产业链。
Bakrie将聚焦电动商用车在城市公交和矿区运输等场景的推广,瑞浦兰钧则继续输出核心技术和产品。
格林美布局回收
另一家中国新能源“大厂”——格林美,也来了,而且目标非常大。
格林美将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的莫罗瓦利投资建设国际绿色产业园(IGIP),总投资计划高达80亿美元,约合130万亿印尼卢比。
这个项目主打“废旧电池回收+资源再生”,全链条搞定从回收到冶炼、再到研发和制造,打造一个真正的“零碳园区”。
第一阶段先砸20亿美元开路。格林美掌门人许开华透露,目前公司已能回收30多种稀有金属资源,处理中国超10%的电子垃圾和废旧电池,而这些能力未来将在印尼本地复制落地。
这个项目背后,是印尼从资源型国家向新能源制造大国转型的野心。
格林美出海印尼,不仅是一次产业投资,也是在印尼建设“绿色电池制造+材料回收”双中心的重要一步。
此外,格林美还与印尼淡水河谷(PT Vale Indonesia)签署了另一份14亿美元合作协议,计划共建环保型镍加工厂,年产6万吨镍产品,进一步夯实原材料供应。
LG退场,华友接棒
本来,这场新能源竞赛中,还有韩国人。LG Energy Solution曾是印尼98亿美元电池全产业链项目的核心成员。但由于谈判进展不顺,LG在今年1月正式退出。
如今,这个位置被中国镍加工巨头——浙江华友钴业顶上。
据悉,LG此前已投入了11亿美元,但项目迟迟没能突破,印尼方面才决定换人。
而华友的加入,无疑给这个联合体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中印尼之间的新能源深度合作打开了新的通道。
从宁德到青山,从格林美到华友,中国新能源企业正在印尼悄悄“排兵布阵”,要构建一个围绕绿色制造、本地化产业链、资源回收的全新生态。
而印尼,也从一个出口原材料的国家,正在悄然转身,变身为全球新能源供应链的关键一环。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印尼能吸引这么多动力电池企业?
原因就两个,一个是资源,一个是政策。
资源优势打底,政策红利加持,双引擎驱动。
先说资源。
镍是动力电池的核心金属,而印尼,刚好就“家里有矿”。
印尼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潮湿,天生就是孕育红土镍矿的“温床”,造就了这片岛屿国家的地质金矿。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新数据,2024年全球镍储量约为1.3亿吨,印尼一家就贡献了5500万吨,占比高达41.9%。这意味着,全球每开采出10吨镍,就有将近4吨来自印尼。
而且印尼镍矿的种类主要是红土镍矿。这类矿藏分布广泛、埋藏浅、易开采(基本都是露天矿),虽然冶炼工艺要求高,但储量大、品位足(一般在1.5%~2.5%之间),更适合规模化开发。
再说政策。
资源虽好,但如果产业链不全,也难以转化为真正的产业优势。
在企业层面,印尼提供的优惠堪称“满分诚意”: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最长可达20年,研发投入还能享受最高300%的税收抵扣;
生产设备、原材料、零部件进口,统统免关税、免增值税、免所得税;
甚至连建厂初期允许整车进口“打市场”,未来只要在本地按比例建产线就行。
在个人端,政府也没闲着。
购车补贴、增值税减免、电动车免征奢侈品税、通行和停车优惠一条龙配齐,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开了绿灯。
别小看印尼的消费力。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2024年印尼人口已达2.83亿,仅次于中印美三国,人多,意味着市场大。
2024年印尼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9万辆,同比暴涨83.24%。机构预计到2029年,这个数字将飙升至36.8万辆,潜力巨大。
而且印尼还有区位优势。
印尼横跨太平洋与印度洋,扼守马六甲海峡,有上百个港口、密集航线资源,是天然的物流枢纽。
一旦电池产业链成熟,印尼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动力电池的生产中心与中转站。
写在最后
宁德时代携手中企出海印尼,是大势所趋。
当然,印尼也很聪明的抓住了这波机会,印尼对新能源产业布局,兼顾了当下出海中企的利益,以及未来印尼的产业地位。
这也正是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码印尼的原因:
不是简单的出海建厂,而是借助印尼的战略位置和政策红利,共建一个面向全球的新能源生态系统。
新能源是未来,而印尼,已经在路上。
头图 | Unsplash
本文来自山海图出海,作者:赵梓运,原标题:《动力电池出海:宁德时代86亿投石问路,瑞浦兰钧、格林美、华友钴业纷纷重金布局印尼》,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近期发布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商业和文化。英文网站约60%的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的商业人群。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KrASIA 媒体服务刊例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